以一城之名向工匠致敬!“扬州工匠日”正式设立!
发布时间:2023-05-09 21:42:35 人气:703
5月9日,扬州正式决定——从2023年开始,将每年的5月9日定为“扬州工匠日”。
古地铸匠心,今朝塑匠魂。扬州作为古九州之一,2500多年的历史孕育出了灿烂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百工集聚的“工匠盛地”。“扬州工”素以悠久璀璨、精致精细闻名于世。当前,扬州正聚焦“三个名城”,争做“三个示范”,努力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今天的扬州比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尊重人才,爱惜人才。“扬州工匠日”的设立,让广大扬州产业工人、技能人才和工匠们拥有一个自己专属的节日,是“扬州工”文化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融合创新,更是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的“扬州实践”。
工匠精神是推动国家强盛、民族进步的力量之源。从2022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并用“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16字概括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无不彰显党中央对加强工匠型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
扬州,因工而美,因产而兴,以匠而荣。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报告、市第九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决议、市政协委员2022年259号提案均提出设立“扬州工匠日”。在前期广泛征集,专家论证的基础上,今年2月,市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扬州玉局在两淮盐政署内有记载的最早日期——5月9日,定为“扬州工匠日”。
“将扬州地缘文化、历史传承与工匠精神融合,让‘天下玉,扬州工’的精神源远流长、与时俱进。”“通过设立‘扬州工匠日’,在全社会弘扬增强技能人才、产业工人的行业认同感、职业荣誉感和制度仪式感,以一城之名,助匠心传承,向工匠致敬!”副市长余珽表示。
近年来,扬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技能人才建设的决策部署,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工作总体布局,聚焦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出台“人才新政15条”,以“扬家匠”技能人才品牌建设为引领,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和“产业工人节”活动,搭建有利于工匠创新创业的事业发展平台,先后涌现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人、“全国技术能手”40人、“江苏大工匠”5人、“江苏工匠”32人、省企业首席技师85人,被省授予“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设区市”荣誉。大力推动工匠精神、技工教育、技能培养融合,建设工匠学院,制定全省首个企业新型学徒培养工作地方标准,投入3500万元培养企业新型学徒1.4万余人,资助开展“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推动产业链、教育链与人才链的有机衔接。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扬州工匠日”的设立,让扬州产业工人、技能人才和工匠们拥有一个自己专属的节日,是“扬州工”文化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融合创新,更是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的“扬州实践”。
为推动“扬家匠”“扬家将”队伍建设与工匠精神融合互动、同步推进,5月9日上午,在扬州486非遗集聚区,由市政府主办,市人社局和市总工会共同承办的首届“扬州工匠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举行。现场发布第四届“扬州大工匠”、“扬州工匠”、2023年市企业首席技师、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评选结果名单并颁奖,并通过“师带徒”拜师仪式、技艺技能展演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劳模风采、工匠技艺。
“今天,我们雕漆组的一线技术工人都特别振奋。我们觉得,这是对技术工人的鼓励和肯定!”现场参与“师带徒”拜师仪式、扬州漆器厂新一代漆器髹饰技艺巧匠张飞洋倍感兴奋地说。
张飞洋是扬州市青年技能人才代表。2008年,22岁的他刚从扬州教育学院美术教育专业毕业,进入到一家小学当美术老师。恰巧这时扬州漆器厂张贴出招收学徒的启事,凭借美术功底一路过关斩将,他成为了扬州漆器厂的一名小学徒。持之以恒,日琢夜磨,10几年弹指一瞬,如今的他已成为张来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苏大工匠、江苏省非遗传承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最为得意的弟子之一。
“他们不仅继承了老一辈的工匠精神,还不断传统技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让我们看到了扬州漆艺薪火相传的希望。”张来喜大师告诉记者,正是有了张飞洋这些肯于努力,肯于学习的年轻人,传承才有了继续。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市级高技能人才项目建设,打造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平台,进一步推动高技能领军人才在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技艺传承等方面发挥“头雁”效应,2013年以来,已累计评选市企业首席技师98人,市技能大师工作室85家。今年,10位技能人才荣获“扬州市企业首席技师”称号,10家工作室入选“扬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自2016年以来,每两年评选一届“扬州工匠”,每届选出“扬州大工匠”10人、“扬州工匠”20人,此前已连续评选三届,推动建设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工匠大军。
此次发布的第四届“扬州大工匠”共有10人,“扬州工匠”20人。其中,“扬州大工匠”既有企业的科研人员,也有企业的质量技术人员;既有奋战在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尖兵,也有建设领域的技术专家;既有餐饮企业的高级技师,也有致力乡村振兴的技艺师。而“扬州工匠”范围更广,仅涵盖的工业企业,就涉及石油开采、机床制造、粮食饲料机械、电线电缆、新材料、农药化工、制药生产、船舶研究制造等,另外还有建设、医疗、工艺、经营管理、沐浴及茶文化等领域的技术人才。
对于获评第四届“扬州工匠”,泊心园茶文化有限公司高级茶艺技师王晓玲表示,“荣誉催人奋进,我将不忘初心、立足岗位,努力把扬州传统茶文化工艺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做大“扬州工”、壮大“扬家匠”,培养年轻一代是关键。2019年,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代表中国参赛的扬州“小木匠”吴晋卿勇夺家具制作项目银牌,彰显了“扬州工”在现代工业浪潮中的技艺和实力。

如今,扬州技工院校众多,专业类型众多,既有传统手艺,更有现代科技,“扬州工”已不仅仅限于传统工艺手艺,更在于为现代实体经济发展输送更多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培养出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新一代工匠型劳动者、建设型人才。
启动仪式现场,同步举办扬州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成果展,以展板形式展示我市工匠队伍建设成果。同时,来自我市的11家技工学校现场互动,展示技工教育成效,营造起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活动现场,职校小匠们一个个“大展身手”,相互交流、切磋技艺,无论是传统的美容美发、中式烹饪,还是现代的无人机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展示都游刃有余,各摊位前门庭若市,受到了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我是一名在校生,‘扬州工匠日’的设立,更激发了技工院校师生们干事创业、攻关创新的热情和动力。”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的小王同学说。

据了解,当天上午在扬州技师学院新校区,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中国专家组长吉正龙等工匠代表走进技工学校,以“技能成才、工匠精神”为主题开展讲座,激励青年学生树立技能宝贵、技能报国的价值导向。当晚,“青春工匠•技能报国”技工院校文娱调演也在扬州技师学院新校区千人大礼堂举行,全面呈现了全市技工院校师生积极拼搏、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市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季培均表示,近年来,依托校企合作,建成了一批产业工人技能实训基地,引导企业加大在岗培训,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建设,以职业(技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造就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后备军”,让更多的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完成由“工”到“匠”的技艺与人格升华。
以工业制造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呼唤更多“能工巧匠”。
扬州目前正全力以赴打造“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型电力装备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高技能人才总数达28.7万人。面对迅猛发展的产业和转型升级的强烈需求,扬州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进一步补足。因此,培养并吸引一批批能够满足扬州工业提档升级需求的“匠人”们,便成为了扬州这座求贤如渴的城市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如今,趁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制造业提档升级的东风,以“扬州工匠日”为纽带,其要义、内涵就是要激发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褒扬工匠情怀、厚植工匠文化,激励年轻人走技能报国、技能成才之路,激励技工院校加快适应市场形势、经济发展形势,拓宽拓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技能育才之路,让更多家庭和年轻人转观念、学技能,让更多“扬家匠”人才奔涌而出,让“扬州工”生生不息。

市有关部门表示,将以推动设立“扬州工匠日”为契机,在驻扬职业技术类院校和汽车、玉雕、医药化工等重点产业(行业)成立10家工匠学院,因需因企开展技能培训。依托各级工匠学院载体,举办劳动和技能竞赛100场,推动2000名以上产业工人通过竞赛提升技能等级。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举办“技能充电”送培训活动,组织20家优秀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机构搭台,向社区、企业及劳动者宣传技能培训政策,引导劳动者激发终身职业能力学习培训的热情,全年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数5000人,推动建设“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进一步打响“扬州工匠日”的城市品牌。

今后,将以“扬州工匠日”为契机,持续优化技能人才发展环境,加大政策引领和措施激励,强化产业基础性人才的公共配套服务,让高端技能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为我市培养造就更多行业认可、技艺精湛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工匠大师,为“好地方”扬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奏响“匠心梦•技能美”的时代强音。